眼下,市面上出现了鸵鸟派。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认为,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
换句话说,如果银行能够假装没有问题,或许真的就不会出事。这种看法已造成这样一种局面:要求在救助计划中取消或修改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他们的理由是,这种做法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遭受不公正的打击,一个特别原因是,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也受到了压力。周二,他们就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运用发表了补充指导意见。它没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取消现行做法,但可以让管理层在判定市场价格时有更多灵活空间。
任何试图取消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或弱化其影响的举动都忽视了信贷危机的现实。它是由不良贷款加上资本金不足引起的。拿会计规则做文章并不能改变它。
它可能会让市场变得更糟。信贷市场之所以几乎陷入停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投资者和银行互相不再相信对方的帐目。正如Fed主席贝南克上周在国会作证时指出的那样,取消按市值计价的会计规则有可能进一步削弱投资者信心。
当市场已不存在的时候,很难对资产按市场价格来估价,但可以采用原始价格作为替代。这么做或许可以带来乐观的假设。
而且,取消或暂停使用按市值计价的方法未必能拯救银行,因为它们的大部分资产实际上并未按市值进行估价。
以上周被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收购的Washington Mutual为例。像大部分银行一样,该行2,310亿美元资产中的75%是用于投资的贷款。这些资产并没有按市值计价。借贷方要发生利息成本,银行也为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了拨备。
其他许多银行也有类似的大量贷款。比如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6,090亿美元资产中就有大约64%的投资贷款。SunTrust Banks的这个比例大约是70%。
各家银行通常会将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按市值计价,这导致了重大损失。银行认为,这些损失只是暂时的,因为住房价格下跌的势头最终将会扭转。他们希望根据对这些债券长期价格的内部估计来定价,而不是依照动荡市况下的价格。
如果国会满足这个愿望,将要求投资者再次相信银行家们的判断,而正是这些银行家发明了零首付、负月供、自选利率按揭等做法。市场的精神病院里的确会有疯子跑来跑去。